文昌:打造党建引擎 赋能乡村振兴

文章来源:市委组织部稿件作者:发布日期:2021-05-11

文昌市紧扣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要求,坚持以党建引领发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红色“引擎”作用以产业带动集体发展、以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充分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效带动村民多渠道增收。

——强化组织引领,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

文昌市坚持把强党建、激活力、促治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上下联动机制,确保党组织的核心地位硬起来,核心作用发挥出来。 

为了进一步完善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文昌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若干规定》,统筹推进农村、城市、国企、学校等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提出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意见,并连续出台了《关于推行农村基层“党建 ”工作实施方案》,采取“1 3 X”的模式(“1”是党的建设,“3”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社会综合治理等常规工作,“X”是基层党建的特色自选动作),将加强党的建设融入到农村各项工作中,推进“党建 ”模式在农村基层深化扩展、落地见效,形成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格局。

文昌市委书记钟鸣明表示,实现乡村振兴,基层组织是关键。只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基层党组织书记的领头雁作用和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能带动群众拧成“一股绳”,发挥出更大力量,就没有干不成的事。

为了进一步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文昌以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为契机把抓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作为各级党组织书记年度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加大在述职评议、年度考核中的分值权重,以项目化考核、数字化打分、标准化排名、严肃化问责倒逼履职尽责,用考核“硬尺子”引导基层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把主要精力聚焦到乡村振兴上来。

——强化人才引领,吹响乡村振兴“集结号”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文昌市立足客观实际,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程,在人才精准选育上下足“绣花功夫”,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大展才华。

文昌以村“两委”换届工作为契机,不断优化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素质,选优配强班子队伍,切实增强战斗力。文昌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马立峰介绍,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6.8岁,中专以上学历占比91.3%;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8.3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98.5%;农村致富能手、外出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及退役军人等“四类人员”占比62%,成功实现了年龄、学历、结构“一降一升一优”的目标,村党组织班子成员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文昌严格“选、管、用”标准,推动“第一书记”思想再解放、思路再开阔,全心全意当好乡村振兴“排头兵”。近三年来,文昌共选派126名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帮助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同时进一步树立显明的用人导向把选派第一书记作为培养、锻炼优秀农村干部的新渠道,三年来,共有45名驻村干部得到职级晋升、提拔重用,走上领导岗位。

东阁镇凤头村驻村第一书记刘鸿文用4年驻村时间,带领村民走上了产业发展好,村民腰包鼓,村“两委”的腰杆硬的乡村振兴之路。在他的带动下,凤头村实现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更是达到了1.7万元可喜成绩。

为全面提升驻村干部和乡村干部综合素质和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能力,文昌市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按照驻村工作需要什么就给驻村干部培训什么的原则,开展“点单式”培训。通过在培训前开展问题征集的方式,共收集到涉及土地、扶贫、集体经济发展等驻村工作中的热点问题56个,并结合问题组织开展培训,两年来共组织开展培训26期次,培训队员3500余人次,提升培训实效。通过不定期暗访、日常走访检查等形式对工作队员吃住在村、工作在村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全体驻村干部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对表现优秀的驻村工作队发放流动红旗、奖励工作经费,从而进一步提升乡村振兴工作队履职能力。 

——强化产业引领,提升乡村振兴“好成色”

文昌市坚持抓党建促发展,强化基层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上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因地制宜做优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激发基层发展内生动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近三年,文昌市充分利用中央、省、市三级资金4900万元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按照“一村一台账”“一月一调度”推动任务落实。通过对薄弱村、“空壳村”实行销号管理,形成“时间倒排、任务倒逼、责任倒追”的落实机制,高效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冯坡镇凤尾村党支部通过发动群众规模化种植白毛冬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变“输血”为“造血”,不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实现村集体经济经营性纯收益50.8万元。潭牛镇大庙村党支部以全国首批试点农村经营性用地入市为契机,推动一块闲置集体用地入市,村集体经济获得300多万元收益。

近三年来,全市255个行政村,共消除“空壳村”18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27个,占比14.91%;100万元以上的村5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165万余元。

突出资源有效融合,发挥乡村振兴合力。协调各方优势资源,以共赢为着力点,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核心作用,将上级主管部门、驻村干部派出单位、企业等各类优势资源有效融合,推动农村发展进入快车道。会文镇凤会村党支部融合市水利局资源优势,成功引入国家水利部投资的“石壁河”水系连通工程改造项目,完成投资4000万元,打造以水利工程为中心点的生态田园综合体。同时发挥驻村干部派出单位优势,完成农田灌溉用电、凤会历史文化展览馆等一批小微项目,实现农、文、旅一体化发展新态势。2020年,全市共有农村产业发展项目90个,完成市级资金投入4223.94万元。

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了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椰海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引导村民将村内的150亩鱼虾塘进行全面环保升级改造后进行发包出租,每年能获得26.6万元的承包租金。同时,村里还以每株椰子树每年收取40个椰子果的价格,将椰子树承包给村民采摘,计入村集体经济收入当中。椰海村每年承包鱼塘和椰子树的收入就将近50万元。

    文昌市长王晓桥表示,乡村振兴工作是脱贫攻坚的“后半篇文章”,要不断探索实践乡村振兴新路径,在实干中走出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要坚定发展信心,找准乡村规划定位,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农业提档升级。要强化人才招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