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文昌市委组织部稿件作者:发布日期:2024-07-29
自第三批乡村振兴工作队驻村以来,文城镇南海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学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实现南海村由表及里的全面提升,让群众看到新变化、得到真实惠。
一、坚持规划先行,下好和美乡村“先手棋”
一是突出实际与创新并重。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围绕“航天 文旅”这一主题,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宜居、文化传承、特色资源等要素及发展现实基础,邀请专业团队进行科学性村庄编制规划,为打造“航天文旅新侨乡”提供专业性指导。二是坚持保护与建设并举。充分遵循南海村发展实际,积极响应村民意愿诉求,引导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全程参与乡村建设,在村庄规划、功能分区、村庄整体风格特色等方面提出具体标准要求。同时,对村民关心的特色产业发展、传统文化保护等事宜多次进行商议,确保村庄融合发展空间得到合理安排,为实现生态乡村、现代元素、生活便利三者融合的和美乡村建设留足发展空间。三是坚持实施与完善并行。积极争取美丽乡村建设资金1780万元,推动完成村内主干道基础设施、环岛旅游公路广场驿站、途经村庄的旅游公路两侧绿化、村级集贸市场改造等工程内容,实现了从泥泞小路到彩虹大道的变化,切实转变了村容村貌和群众生活习惯,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有了显著提升。
二、注重产业发展,下好和美乡村“经济棋”
一是整合村庄自然资源。成立文昌禾下梦农业有限公司,采取“村党组织引领 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营”模式,整合流转撂荒地230亩,自主经营发展种植水稻、玉米、地瓜等经济作物。2023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0.94万元,完成从零到十万的突破。同时,在派出单位省农科院支持下,发展“黑金刚”黑皮冬瓜种植产业,整理撂荒地40亩,打造黑皮冬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点项目,收获冬瓜近60万斤。二是盘活农村闲置资源。立足于环岛旅游公路全线贯穿和文昌琼北传统民居的优势,整合王兆松故居、陈明星故居等历史文化资源,依托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项目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将闲置传统建筑和华侨故居打造成爱国华侨的教育基地、华侨文化展馆、民俗文化馆、特色乡村民宿、咖啡馆等。三是找准产业发展新赛道。积极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找准南海村区位和资源定位,积极开发海鲜集市、海岸公园、海边休闲度假民宿、赶海等乡村旅游项目,通过文旅产融合进一步推动和美乡村建设。
三、突出党建引领,下好和美乡村“治理棋”
一是建立联动机制。建立“村党支部书记统筹指导 驻村第一书记协调推进 村‘两委’干部和工作队员配合落实”的三级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先锋队”和党员“先进性”作用,确保乡村建设中谋划与落实步调一致。二是抓实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立常态化开展整治的工作制度,印发了《南海村村庄清洁行动方案》,发动群众参加整治活动,重点对乱搭乱建、乱堆乱放、卫生死角、污水横流、畜禽散养等农村人居环境“乱象”进行重点集中整治,实现33个村民小组全覆盖。三是优化纠纷调解体系。积极借鉴“枫桥经验”,建立健全“村小组组长先化解 村委会再化解 司法所调解”的矛盾纠纷调解体系,并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参与协商和调解,提高矛盾纠纷调解效率,沟通协作形成治理合力,较好地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任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