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下梧桐树 翘首盼金凤 关于“候鸟型”人才引进工作的几点思考

文章来源: 市委组织部稿件作者:云慧明发布日期:2013-10-22

  人才丰,事业兴。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是核心竞争力。现我市正处在“备战2014”航天卫星首发的关键时期,处在建设独具航天、文化、椰林、侨乡鲜明特色的国际滨海旅游城市的重要阶段,亟需一批旅游营销、交通运输、城市建设、酒店管理等新兴产业和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为我市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然而,目前我市经济总量不大、底子薄,要招聘高层次人才相对困难,高层次人才短缺将会成为制约文昌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短板和瓶颈。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旅游资源的逐步开发等,文昌吸引了大批游客冬季到我市休闲度假或买房生活。他们当中有一部分是退休专家学者、企业高管、资深专业人员等,具有专业水平高、季节性和流动性强等特点,我们称之为“候鸟型”人才。对于高层次人才短缺的文昌,这是一笔独特而宝贵的人才资源。目前,我市已针对“候鸟型”人才出台了相关政策,吸引了一批人才签订合作意愿协议,但“候鸟型”人才的使用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因此,如何引进“候鸟型”人才,充分发掘“候鸟型”人才的智力资源,是解决我市高层次人才短缺的关键。 

  “若想引得金凤来,必先筑牢温馨巢”,要想吸引来“候鸟型”人才来,最重要的是用心栽下吸引“候鸟型”人才的梧桐树。 

  一、拓展宣传平台,让“候鸟型”人才动心 

  明确全市人才需求,扩大宣传覆盖率,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向目标“候鸟型”人才抛出“橄榄枝”。一是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发挥牵头作用,统筹各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开展全市摸底调研,建立“候鸟型”人才数据库。明确全市未来人才需求和趋势,细化发布“候鸟型”人才引进需求目录,及时通报人才需求信息。二是借助南海网、海南在线、市政府网站等网络媒体,扩大宣传文昌优厚旅游资源、宜居环境等正能量,以及我市“候鸟型”人才引进和使用各项优惠政策。在市政府网开辟人才工作专栏,并通过发放《致广大“候鸟型”人才的一封信》等方式,吸引“候鸟型”人才择文昌而栖。以节假日及我市重大节日为契机,主动向“候鸟型”人才抛出“橄榄枝”,邀请他们来文昌休闲度假的同时,通过决策咨询、技术指导、课程培训等灵活方式为我市发展服务。三是借助我市与高校合作培训有利契机,挖掘当前我市需求人才,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驻,但求长效”的原则邀请其为我市的发展建言献策。如在复旦大学研修班中,学员们对三农问题专家、苏州农办调研员卢水生所讲授的关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安置与保障问题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深入研讨。像此类研究方向正符合我市当前现状及需求的专家学者,建议邀请其来我市休闲度假并开展调研活动,针对我市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建议,并对我市领导干部进行授课培训。四是对已引进的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作出贡献的“候鸟型”人才进行表彰扩大影响范围,从而更加广泛地招揽更多优秀“候鸟”来我市筑巢。 

  二、创造优质环境,让“候鸟型”人才安心 

  目前海口、三亚等地已相继开展了“候鸟型”人才引进工作,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如何让文昌更具优势,吸引“候鸟型”人才择文昌而栖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一是进一步细化“候鸟型”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不能简单把优惠政策当成是高酬待遇,应该切实根据“候鸟型”人才实际需求打造一套合体的“政策西装”。可借鉴参考海口、三亚等地做法,结合我市实际,按照“候鸟型”人才类别、服务时限等,从差旅、食宿、劳务补贴、安家补助等方面进一步细化政策标准。对于有意向在文昌发展的“候鸟型”人才,积极帮助其安家落户,解决好配偶就业、子女上学等问题。二是合理规划使用市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制定资金扶持细则,对候鸟型高层次人才的调研经费、创业资金予以一定支持。实施奖励政策,对有突出贡献的“候鸟型”人才予以奖励。三是为“候鸟型”人才开启“方便之门”。充分发挥市人才职能机构作用,为“候鸟型”人才提供便利服务,积极受理咨询报名工作、做好服务对接、签订服务意向书等。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方式,为“候鸟型”人才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保障其调研论证所需的各类资料,帮助解决他们工作生活方面的存在的实际困难,努力营造重视、关心、支持“候鸟型”人才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四是搭建交流平台。“候鸟型”人才以退休老专家学者为主,建议依托老干局建立市老教授协会或市专家交流团体等,通过举办座谈会、研讨会等搭建“候鸟型”人才相互交流与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同领域人才、相关产业人才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文昌经济社会的发展。五是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活配套设施升级,为“候鸟型”人才提供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氛围。 

  三、搭建事业舞台,让“候鸟型”人才舒心 

  只有努力实现双赢,才能留住“候鸟型人才”,即人才帮助我们实现文昌发展,我们也要帮助人才实现个人发展。一方面是量体裁衣,才尽其用,充分发挥“候鸟型”人才的使用效能;另一方面是为人才提供创事业平台,帮助实现人才自我价值。一是充分利用候鸟专家的有效资源,邀请“候鸟型人才”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项目、重要政策和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等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提出政策性意见建议,为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为文昌的发展建言献策。二是借助“候鸟型”人才带动本地人才成长。引进人才是推动文昌发展的外部助力,培养人才是推动文昌发展的关键。建议通过邀请“候鸟型”人才定期开展业务指导、短期培训、科技讲座、科技下乡等方式,提高我市干部群众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三是以企事业单位为载体,通过开展科技合作、特聘顾问、课题研究等活动进一步发挥医疗、教育、规划建设等领域“候鸟型”人才作用。四是以航天发射中心、“两桥一路”、铜鼓岭国际化生态旅游区项目、航天主题公园等各类项目为载体,积极引导和激励“候鸟型”人才带项目落户,通过项目合作、项目聘请、项目培训等途径,为人才提供创事业平台,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人才向往之地和人才集聚之地。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文昌定能发展为一株枝繁叶茂的梧桐树,招得“凤凰”满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