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我市村级组织班子建设的调查和思考

文章来源:市委组织部稿件作者:王康佳发布日期:2013-03-20

关于加强我市村级组织班子建设的调查和思考

 

王康佳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五届五次全会精神,全力推进农村党的建设“强核心工程”,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为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市委组织部近日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到各镇调查摸底,通过走访座谈和实地察看等形式,认真查找我市村级组织班子建设存在的问题,探讨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要求和部署,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以“三级联创”为载体,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基层党的建设普遍得到加强,一大批经过整顿的后进村面貌明显改观。通过教育培训,村干部队伍素质有了新的提高,工作作风明显好转,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普遍增强。特别是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村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真诚关心群众的意识普遍增强,农村中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群众得到了实惠。

二、存在问题

(一)村级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不强。“村子富不富,关键在支部”。调查发现,部分村干部年龄偏大,政策理论水平低,思想保守,观念落后,带领农民增收致富能力不强。在管理村级事务中,缺乏主见和胆略,工作得过且过,应付了事。部分村“两委”干部担心工作中坚持原则会影响到自己在换届选举中的选票问题,有怕得罪人的想法,做好好先生;还有一部分对连任无望的村“两委”干部,不认真履行职责,对村里的大小事务敷衍塞责,影响工作正常开展。

(二)班子年龄老化,后备力量缺乏。从调查情况来看,全市“两委”班子成员年龄老化比较严重的村(居)有21个,占7.2%57岁以上的班子成员有288名,占24.4%50-56岁的班子成员有340名,占28.8%。全市村(居)委会主任、党组织书记的平均年龄为51.8岁,达57岁以上的有112名,占“两委”一把手人数的38.6%。主要原因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大量农村群众外出务工,长期处于分散、流动状态,加上过去村干部待遇低,一些农村能人对担任村干部没有兴趣,导致农村基层组织党员难发展,村官难选,不少村干部出现“青黄不接”现象。

(三)部分村历史遗留问题积重难返。主要是村务财务管理比较混乱,财务不公开,部分村呆帐甚至无帐现象严重;还有一部分村会计出纳不分家,出现账、钱、权一人独揽的现象。村集体经济来源如山塘、村地或经济场等在承包过程中不公开、不民主,造成集体财产流失,群众合理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久拖不决,群众对村“两委”出现信任危机问题。在调研时,一些乡镇的同志也指出,在选举过程中如果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妥善解决好一些村遗留问题,那么选举将有可能激化农村干群矛盾,造成不稳定局面。

(四)宗旨意识不够强,能力有限。一部分村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意识淡薄。有的村干部在个人或小团体利益上过于计较,特别是对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既没有解决的勇气,也没有解决的能力,致使一些问题和矛盾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整体形象和号召力;有部分村干部能力有限,由于激励机制不足,一些村干部当选后,就一直任到退休年龄才退下来,造成部分村干部见识少、目光浅、成事慢,对新技术和新政策的反应比较迟钝,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五)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据调查,我市有不少农村基层组织缺少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明显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收入有的甚至要低于集体经济支出,有相当部分甚至处于“空壳”状态,从而导致了村里无钱办事,致使文明生态村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农村公益事业等推进缓慢,有的村甚至连正常的办公经费和开会误工补助都没有。一些村虽然有经济收入,但由于管理不善,加上镇上监督不力,出现了一些村干部挪用公款的现象。有些村由于政务、财务不公开,帐务不健全、管理不民主、监督不到位,使服务功能跟不上,群众意见很大,这直接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对策及建议

(一)要以提高村级组织战斗力为重点,建设一支素质强的队伍。行政村工作开展的好坏,关键在村班子,村班子战斗力的强弱,关键在村党支部书记,因此必须选拔好支部书记这个角色。从我市历次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来看,农村中的党员也好,普通群众也好,很大一部分还没有养成理性思考、理性看人、理性投票的习惯,容易被一些人的话语所诱导,或者被宗族、宗派势力所左右,所以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人选的确定上,镇党委应发挥领导和指导作用,认真物色好人选。要进一步拓宽选人渠道,切实保证把村“两委”领导班子选好配强。要注重从大学生“村官”、致富能手、民营企业老板、复员军人中选拔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充实村干部队伍。

(二)要以提高人民群众的信任度、满意度为目标,切实为民办实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村干部虽官职不大,但责任重大,一个村面貌如何,主要看村干部的能力和为民办实事的决心。要赢得民心,必须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着力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急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如道路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农村环境整治等。从我市村干部队伍来看,那些公正办事、廉洁自律,创造条件做了几件以前想做而没有做的事,如硬化了道路、解决了村民的饮水问题,群众就比较满意。

(三)要以“利为群众谋”为出发点,切实保障群众利益。群众利益无小事。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随着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各类开支比如生活费用、医疗支出、教育支出等的大幅度提高,使大多数农民离全面实现小康还很远,因此在面临政策法规的实施,各项任务的落实、农村发展的需要与农民的具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如若处理不好,会直接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影响其它工作的开展。所以,不论是镇党委政府还是行政村,在决策关系农民利益的大小事项时,都要把发展大计与农民利益放在同等的高度看待,绝不能因发展而损害农民利益,对一些村干部借发展之机,故意刁难伤害群众利益的,必须依照法律进行严肃处理,不能姑息。

(四)要以强村富民为目的,不断壮大集体经济。集体经济是能否加强和保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物质基础,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对集体财产的承包经营,一定要坚持“四议两公开”的民主议事制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最大限度地壮大集体经济。我市龙楼镇全美村的班子,把村掌握的集体土地,通过公开竞拍的办法,土地承包给农民种植西瓜和造林,每年获得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00万元,他们又从中拿出大部分来为民办实事好事。如修渠道、修桥、修路,帮助农民发展生产,改善农民生活。

(五)要以党支部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在村级组织建设中,党支部建设是核心,加强党支部建设是重点,党员队伍建设是关键。要不断壮大党员队伍,改善农村党支部组织状况,有计划、有领导地发展农村党员。要加强农村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真正把政治素质好、有文化,能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勤劳致富的优秀青年吸收入党,不断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提高整体素质,创造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党支部对村委会、村民小组、妇代会等基层群众组织既要敢于领导,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又要善于领导,支持和保障这些基层组织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为其开展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把党组织的意图变成各村级组织的共同行动,拓宽党同广大农民群众的联系渠道,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六)要以学习为抓手,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修养。村干部、党员要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市场经济理论和社会、历史等知识的学习、现代管理科学和科技文化知识的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其提高理论素养,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和能力。同时,要对村干部制定培训计划、依托地方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农村远程教育的优势,分期分批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系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并加大外出考察学习力度,使其拓宽视野,转变观念,增强党性,增强为群众办实事的信心和能力。

(七)要以制度建设为手段,不断加大村干部的监督力度。要加大对村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力度,紧紧抓住村干部掌权用权与民主理财两方面工作重点,建立村干部定期考核制度。继续完善和实行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述职评议等行之有效的制度,依靠群众,坚持民主监督、民主评议等形式,认真实行财务、政务和党务公开,加大舆论监督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力度,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的透明度,畅开信访渠道,对无视组织纪律、无视国家法律法规,加重农民负担的人和事,经群众反映,一经查出,应逐级追究责任,公开曝光,严肃惩处,力求群众满意,确保监督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