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稿件作者:发布日期:2013-03-20
加强领导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干部作风建设,历来是党的建设工作的重点。好的作风能产生无穷的创造力,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凝就顽强的战斗力。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地方的工作,成在作风,败在作风。近年来,我们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在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是注重加强学习,抓好领导干部的思想转变。围绕争创学习型组织的目标,在领导班子中大兴学习之风,通过加强理论学习来夯实思想基础。 如今年上班的第一天,我市请省委党校包亚宁教授为全市的副科级领导干部就如何转变工作作风上了一堂生动的课,进一步促进了领导班子的观念转变。同时大力开展干部网络自主选学、举办专题讲座和“每月一讲”等活动,丰富学习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二是注重在实践中锻炼,提高领导干部的业务能力。近年来,我市大规模开展交流挂职活动,先后选派23名重要领导干部到省直单位以及广东省中山市等发达地区挂职锻炼,选派51名后备干部在市直部门和乡镇之间交叉挂职,选派486名干部参与362个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广大干部解决问题的能力。市委对长期埋头苦干在基层一线、奋战在重点项目一线、冲锋在急难险重一线的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大胆提拔使用,树立良好用人导向。
三是注重制度建设,加大问责力度,提高领导干部执行力。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开展治庸问责工作,特别是今年制定出台了《文昌市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暂行办法》,对在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中的干部进行考核评价。其中,对重点项目完成进度达不到年计划15%—25%的25名责任领导,对其进行诫勉谈话,对3名工作不得力的干部进行问责,清退21名在编不在岗的工作人员,对一名副科干部进行了双辞退,进一步严肃干部队伍的工作作风。
四是注重联系群众,提高领导干部的服务意识。通过深入开展“联村进企”活动,从市直机关、各镇选派255名干部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将转变作风落到实处。并建立了市领导班子成员驻镇联系点制度,要求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每年不少于3个月。同时切实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协调解决好基层和民生方面的突出问题。仅去年一年共受理信访事项379件,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夯实了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社会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近年来我市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要清醒的看到存在的不足,主要是学风不浓、能力不强;工作落实不力、效率不高;不切实际、软弱涣散等问题,对此,我们要从完善机制和优化措施入手,不断实践和探索,逐步加以解决。
三、措施及建议
作风建设问题不是抓一、二年就能解决,要作长期的打算,我们要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在作风建设的内容上有所拓展、在方法上有所创新、在实效上有所突破。我们可以复制过去的成功经验,但也要有行之有效的新办法,更要有实效。要通过卓有成效的作风建设,让广大干部在思想上坚定信念,进而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他们创造新业绩。
(一)立足于提高素质加强作风建设,着力解决学风不浓、能力不强的问题。加强学习,提高理论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一是要针对一些领导干部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善于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这一薄弱环节,突出抓好理论武装。我们要把理论武装作为作风建设的首要任务,建立健全中心组学习、干部轮训、理论研讨等制度,加大领导干部的培训力度,采取分层分类分专题等方式开展培训活动,要依托我市刚建立的20个干部教育培训实践基地,特别是对新提拔的领导干部、新招录的公务员和选聘生开展现场教学培训,全面提升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维护稳定的本领。
二是要针对一些领导干部不善于做群众工作、怕做群众工作这一薄弱环节,突出抓好实践学习。我们要坚持开展大规模的干部交流挂职活动,有意识的多安排一些年轻干部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任务繁重的岗位工作,让他们深入到农村第一线、项目第一线、征地第一线,向群众学习,向基层学习,向一切有经验的同志学习,进一步提高他们组织协调和服务发展的能力。
(二)立足于政令畅通加强作风建设,着力解决工作落实不力、效率不高的问题。现在我们的很多工作有思路、有措施、有部署、有要求,但往往最终无成果、无效益,原因在哪里?问题就在于最终的操作和落实上。一句话,就是执行力不够。为保证政令畅通,一是工作部署要落实,措施要到位。古人讲,“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要紧密结合各自实际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部署细化分解,制定出具体的方案和相应的措施,落实到部门和个人,一件一件抓落实。对已经布置的工作,对已经看准了的事情,要一抓到底、一干到底,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二是目标责任要落实,责任要到位。要将目标逐级分解,使项项有着落。我们要积极探索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的考核评价机制,对重要岗位实行重点考核管理,把考核结果和干部的选拔使用结合起来。特别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责任追究和表彰激励等制度,更加深入开展治庸问责工作,抓好组织领导、问题整改、督办问责、总结提高等关键环节,规范和完善相关制度,在抓落实中实现问责工作的常态化、程序化和规范化。
(三)立足于服务大局加强作风建设,着力解决不切实际、软弱涣散的问题。当前的大局就是推动项目建设,促进全市经济的发展。一是要采取综合措施,花大力气引导领导干部,紧密联系实际,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为防止个别领导干部急功近利。我们要对领导干部进行理论知识和形势政策的系统培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既要坚持和发扬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好经验、好做法,又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惠百姓的实事,积极推动各项工作与时俱进。
二是把完善制度与执行制度很好的统一起来,在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中彰显制度的力量。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好的制度可以有利于领导干部尽职尽责;制度不好势必会导致品行不端的人做坏事。因此,我们在完善制度促进制度科学化、规范化的同时,要下功夫教育引导领导干部学习熟悉制度、真正敬畏制度、严格执行制度。依靠制度解决对领导干部教育失之于泛、管理失之于宽、监督失之于软,自律失之于松的现象,使领导干部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把心思用在干工作上,把精力用在谋发展上。